本网讯(记者 张芷妍)为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入了解我校思政课教学运行情况,畅通师生沟通机制,5月至6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各课程组分别召开学生座谈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生座谈会(阎建锋 摄)
5月13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在行政楼510召开学生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副主任阎建锋主持,2023级学生代表参加。座谈会上,各学生代表就课堂教学、课堂管理、课堂组织、考试评价等方面表达观点。同时,就课堂重点内容讲解、课堂管理方式、学生参与度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与会老师给予了积极回应和耐心解答,表示会认真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辜负学生的期待。此次座谈会想学生之所想,答学生之所惑,在今后教学中,将进一步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实现理论入耳入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学生座谈会(张芷妍 摄)
5月14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在行政楼510召开学生座谈会。座谈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文彦主持,2022级学生代表出席。会上,学生们积极分享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方面的感受。学生普遍反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能做到社会实际、个人感悟和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教材内容和案例讲述相结合,课后能够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王文彦表示将会把相关问题整理汇总,向课程组老师反馈。通过本次师生座谈会的交流和互动,了解了学生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学习中的真实感受与需求,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社会主义发展史》课程学生座谈会(牟朝瑗 摄)
5月22日,《社会主义发展史》课程组在行政楼510召开学生座谈会。座谈会由人文素质教研室副主任黄忠瑶主持,课程组教师及27位学生代表参加会议。会上,学生代表围绕《社会主义发展史》课程内容、分组任务、课程要求畅所欲言,对老师们的教风教态课堂互动效果、教学逻辑、学习通辅助教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学生结合自身上课体会针对日常的教学、学风、管理等对《社会主义发展史》课程建言献策。就大家提出的部分共性问题,老师们表示以后会打造师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一是要讲好理论,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科学系统地讲深、讲透、讲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理论内涵;二是要触动情感,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三是要联系实际,积极结合国家政策、社会发展、时事热点,挖掘师生身边的鲜活事例,充分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四是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开展情景式、沉浸式教学,进一步改善《社会主义发展史》课程的教学、内容、管理、考核等工作。
《形势与政策》课程学生座谈会(蒋一娴 提供)
6月6日,《形势与政策》课程组在行政楼809召开学生座谈会。座谈会由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副主任蒋一娴主持,课程组教师及2021级、2023级学生代表参加会议。本次座谈会旨在发现并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推动课程建设。会上,同学们结合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感受,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是了解国内外形势、国家政策的重要窗口,授课专题能贴近实际,开拓视野,增加知识,提升素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同时,同学们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方式、教学设计、考核方式等具体细节提出建议,期待老师们能够丰富课堂内容,与专业、考公、考研等方面相结合,以更多元的教法、案例和形式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课程组老师们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未来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将及时采纳同学们的建议,努力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质量。
此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各课程组的学生座谈会有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既为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切实解决学生疑问提供了平台,也为学院形成师生共话促发展、协同育人同成长的长效机制注入了新的活力。接下来,学院将会整理学生们对各门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全体授课老师传达,并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打造学生爱听、能懂、真信、笃行的新时代思政课。
文字录入:张芷妍 马克思主义学院;编辑: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