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邓晓诗 肖雨 胡潇婵 雷娜)为积极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号召,马克思主义学院竹径通“优”实践团15人,于7月8日赴广州市花都区竹洞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四天的实地考察,该实践团成员对于竹洞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有了更具体更清晰的了解,尤其对竹洞村十余年来的完美蝶变深感震撼。
实践团出发竹洞村实践(陈姣娣 摄)
了解:探索竹洞村的蝶变
抵达竹洞村的第一天,实践团成员们就被这里的景象所吸引。宽阔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一盆一景的逸翠园盆景创意产业园和碧波荡漾、深邃飘渺的竹洞湖……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它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广东特色产业名村、广东省文明村镇、广东省卫生村、广州最美村庄等荣誉称号,为省、市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花都样板”。
竹洞村驻村干部唐健雄向我校师生介绍竹洞村情况(何利懿 摄)
在党群服务中心大厅驻村干部唐健雄通过墙上所悬挂的今昔对比的照片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竹洞村的十年前后的变化及发展状况。他提到,近年来竹洞村在“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泥巴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尘土飞扬的造石场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池塘,这些对比都见证了竹洞村的完美蝶变。
调研:走访竹洞村村民
为了更好地了解竹洞村发展情况及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竹径通“优”实践团深入竹洞村,实地走访,了解村民对于竹洞村变化的感受,以及对竹洞村未来发展的期盼。7月11日,带着对竹洞村发展的好奇,实践团成员们穿梭于村社之间,挨家挨户发放问卷进行调研,有些年长的阿公阿婆操着一口夹杂客家话的粤语,让部分实践团成员感到有些难以理解,但他们没有因此退缩,而是更加专注的倾听、记录,努力捕捉每一个细节。
走访竹洞村村民(何利懿 摄)
在与村民的交谈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了竹洞村的变化。一位年长的阿公满脸笑容地说:“现在的竹洞村,路好走了,水也清了,环境越来越美,我们的生活也是越过越好。”他的话语中流露出对家乡的无比自豪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此次调研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对竹洞村的发展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感悟:肩负振兴乡村的使命担当
在竹洞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厅里,一组十年前后的对比照片赫然映入眼帘。这些照片,如同一部浓缩的历史长卷,记录了竹洞村翻天覆地的变迁。从破败到繁荣,从闭塞到开放,每一张照片都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
通过四天的实地调查,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入了解了竹洞村的发展历程和村民们的真实想法。他们走进田间地头,与村民们拉家常、话发展,亲身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更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实践团的成员们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明白,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和社会任务。它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环。实践团成员感慨道:“希望大学毕业后能有机会加入到乡村建设发展中去,希望也能像竹洞村村干部们一样为农村发展做好事、做实事。”
文字录入:张芷妍 马克思主义学院;编辑: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