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陈瑶 侯超)为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更多的农村儿童、老人得到更多的陪伴。7月8日至14日,我校管理学院“兴乡富”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前往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江屯镇开展“关爱独居老人,陪伴农村儿童”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进一步详细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与需求,制定活动具体方案,实践团前往江屯镇相关村委进行实地考察,工作人员向实践团介绍了当地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经过实践团成员与江屯居委会人员商议以及结合实际情况,选出六位情况特殊的独居老人和二十七名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作为此次实践活动调研对象。
趣味游戏,情暖老人内心;防骗宣传,守护老人安全
经过前期的实地调查走访,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虽然在物质层面的需求各不相同,但在精神、文化、心理层面上的缺失是一致的。为了更好地关怀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7月10日上午,实践团首先着手独居老人这一群体,在营岗村村委会成功举办了以“关爱老人不止步,暖心服务零距离”为主题的活动。活动主要由漆扇制作、游戏互动、防诈骗讲座三个部分组成。力求让老人在感受欢乐、发掘传统艺术之美外,还能更好的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活动由漆扇制作拉开序幕,实践团成员开始漆扇的制作过程并进行示范,随后逐一教导老人们进行实践操作。一把把富有山水意境、水韵十足的漆扇从水中频频跃出水面......老人们不但获得了成就感还锻炼了动手能力。接着,实践团成员与老人们开展了“用鸡蛋托颠乒乓球”“滚动水瓶领奖品”“扭扭棒手工制作郁金香”等互动游戏。现场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活动结束之际,老人们踊跃报名了下午的“防诈骗小剧场”。
实践团成员正在与老人进行趣味游戏(杨懿 摄)
下午,实践团成员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与情景小剧场的两种手段,让老人更立体化了解到虚假亲情、代办医保、健康医疗等多种诈骗类型。老人们感慨道:“这些诈骗分子真坏啊!为什么不把聪明放在正道上!”经过实践团成员们的耐心指引,老人们更加提高了防骗意识,并纷纷表示:“遇到不确切的事情一定要找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寻求帮助。”活动结束后实践团还帮助部分拥有智能手机的老人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为他们再加一堵“防火墙”。
实践团成员正在表演“诈骗”小剧场(吴佳圆 摄)
以勤劳之手拂去尘埃,以爱心之礼传递温情
为弘扬“尊老、爱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好地改善独居老人的家庭居住环境。7月11日上午,实践团率先来到家住营岗村的谭杏珍老人家中。谭奶奶是一位93岁腿部残疾的独居老人。实践团成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分工;有的清扫地面、有的擦洗窗户玻璃、有的清理厨房卫生死角。征得老人同意后,对老人家中的物品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整理;除了基本的清洁工作,实践团成员们还为老人修剪指甲、按摩肩膀,让老人感受到温暖。在与谭奶奶的交谈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中午时分屋内炎热难耐,只有手里的蒲扇这个降温工具。经过和当地村干部的探讨,成员们为老人制作了简易的降温装置—利用水管把水引流到屋顶,以便在温度急剧上升时快速降温。
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吴佳圆 摄)
下午,实践团来到了83岁的独居老人曾宪榕家中。曾爷爷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比较硬朗,除了政府的补贴自己也会种一些农作物补贴家用。成员们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家务之余,耐心倾听老人的故事与心声。交谈间,老人向实践团成员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话语中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政府的感激之情。
开展敬老活动(杨懿 摄)
7月12日实践团陆续拜访了冯东森、陈其玉、冯容、冯水四位独居老人。对于农村的独居老人来说,他们的难处不仅仅是经济条件受限、生活条件简陋,还有心理需求、社交需求和精神需求难以满足;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和关注,希望生活能有更多的乐趣和意义。因此实践团在落实好打扫居住环境、捐赠生活物资的前提下,把更多重心放在陪伴老人上;听老人“讲故事”“拉家常”,让老人感受到关心与陪伴。
开展敬老活动(杨懿 摄)
趣味互动,点缀童年;防护明灯,共筑成长
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儿童身心健康发展。7月13日,实践团开始聚焦于江屯镇二十七名情况特殊的留守儿童,举办了“童心守护,关爱相伴”为主题留守儿童专场活动,为当地的孩子们送去了关怀与陪伴。
活动首先通过“纸杯叠罗汉”“我和我最亲近的人”两个活动进行破冰。紧接着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中国传统艺术,体验国粹-“京剧脸谱”的魅力。实践团为孩子们带来“绘制京剧脸谱”的课程。主讲员结合一个京剧片段向孩子们普及了有关京剧脸谱的知识,在了解基本的脸谱颜色知识后,实践团成员开始教孩子们自己绘制脸谱。脸谱在孩子们的创意下焕发出新的生命,每一张脸谱都展现了孩子们独特的个性和才华。后面又进行了“爱的抱抱”、“贪吃蛇大作战”、“狼来了”等一系列互动游戏。这样的活动不仅释放了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增进了彼此间的情感交流,还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实践团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游戏和脸谱绘画(吴佳圆 摄)
最后一天,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精心策划了一场“身体红绿灯——守护成长的安全灯塔”的专题教育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将交通安全中的“红绿灯”概念巧妙融入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自我防护教育中。实践团成员从“交通红绿灯”引入,通过不同信号灯所代表的警戒程度,引申到身体部位不同的警戒程度。为了让孩子们明白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更清晰为自己划出警戒区。实践团准备了彩色笔和身体轮廓图,进行红黄绿涂鸦环节。此次“身体红绿灯”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而且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
实践团成员讲解身体“红绿灯”(吴佳圆 摄)
“给哥哥姐姐的一封信“是活动的最后环节,一位小女孩在信中写到:“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希望哥哥姐姐们每年暑假都可以来这里继续陪我们玩。”在资源匮乏的乡镇地区,留守儿童不但在物质上极度匮乏,学习生活更是单调乏味。实践团成员戴忠诗说到:“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在于亲身感受日常‘看不到的世界’,切身践行国家精准帮扶政策;对于山区孩子而言,除了平时日常的生活之外,还收获了不一样的假期。”
整个活动终于还是落下了帷幕,成员们正在整理现场时,一个小女孩怯怯的走过来问到:“哥哥姐姐们明年暑假还会来吗?”这句话变成了一颗爱的种子埋在每个成员的心里。关注农村“一老一小”不仅是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青年成长的重要一课。此次“三下乡”活动,实践团成员们以爱之名,深入农村,不仅点亮了农村儿童的知识之光,也温暖了独居老人的心房。此外,实践团还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力量,广泛传播农村“一老一小”的生存现状与实践团的关爱行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共鸣,激发更多人的爱心与责任感,共同为农村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
文字录入:应澎 管理学院;编辑:赵晶